碎石机销售部 :400-655-9906

走进黎明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

国内外机制砂的主要研究成果

浏览: 发布时间:16/06/02

1988 年,安文汉通过正交设计优化的方法,对机制砂混凝土的特性进行了研究,并明确提出了石粉极限掺量的概念。1993 年,马虎臣等在对机制砂混凝土进行了试验研究,并在混凝土板生产中进行了应用,认为在构件生产中,应采用混合砂配制混凝土,才能获得最佳的技术经济效果。1997 年,陈金堂等在开始了锚喷机制砂混凝土的应用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技术经济效果。1999 年,江京平等进行了C60 级山砂高性能泵送混凝土的试验研究。2002年,肖保怀等做了机制砂及矿渣微粉配制C50~C80高性能砼的研究。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研究工作的重点是低标号机制砂普通混凝土,高标号特种混凝土涉及很少。近年来,一些科研工作者在机制砂配制高性能混凝土研究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但多是试验室工作的成果,工程实际工作很少,深入的结构和微观分析工作更少。在试验室工作中,主要是以机制砂和河砂制成的混合砂配制高性能混凝土,单用机制砂较少,尤其是对桥梁高标号梁板砼,目前尚未见单纯机制砂配制梁体混凝土的报道。对机制砂混凝土强度、工作性、抗渗性等性能研究较多,对收缩、碳化、钢筋锈蚀等性能研究较少。对工程性能及检测方法的研究工作,如回弹法测强测试曲线变化未见报道。

2001 年修订的建筑用砂国家标准GB/T14684-2001《建筑用砂》已经增加了人工砂的内容,但机制砂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仍采用传统的混凝土理论作为基础,未见配合比设计方法的规范。机制砂的形态同天然砂相似,但其技术特征与天然砂又有显著的不同,将其应用于高性能混凝土(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时,不能照搬天然砂的技术规程和应用方法。

本研究针对机制砂颗粒棱角分明,粗糙度大的特点,参考台北科技大学黄兆龙博士致密级配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思路,结合我国现行规范和标准的要求,提出了用单纯机制砂设计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的新方法,并探索目前研究较少或根本未涉及到的性能领域,并在工程实践中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