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国内关于机制砂混凝土性能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领域:
1)机制砂混凝土的强度
张冬等对C30和C50两个等级的机制砂混凝土强度进行研究发现,相同配比的情况下,机制砂混凝土砂率比天然砂混凝上砂率提高 1%,机制砂混凝土的强度略高于天然砂混凝土的强度。通过机制砂和天然砂的抗爪强度与回弹值的关系比较,发现机制砂混凝土与河砂混凝上一样,只耍建立专门对应的回弹曲线,可以利用回弹法来检测混凝土强度。
2)机制砂混凝土的抗渗性
张剑波等对混合砂混凝土和天然中砂混凝土试件在同一试验条件下进行抗渗性试验,发现混合砂混凝土的抗渗性低于天然中砂混凝土的抗渗件。
3)机制砂混凝七的抗冻性
张冬等对用机制砂和天然砂配制的混凝土抗冻性对比试验,冻融循环100次后发现,机制砂混凝土损失率和强度损失率均比天然砂混凝土低,说明了机制砂混凝土的抗冻性能优良。张剑波等通过对混合砂混凝土耐急冷急热性能试验,发现混合砂混凝土耐冷热性能较好。
4)机制砂混凝土的收缩性能
混凝土的收缩性能影响着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性能。张剑波等对混合砂混凝土收缩性能研究发现,在28d龄期之前,混凝土试块收缩量随龄期的增长速度较快;28d龄期之后,随着龄期增加,混凝土试块收缩量增长速率明显降低。通过研究发现,选择合理的机制砂掺量,混合砂混凝土的收缩量能降低至天然中砂混凝土的收缩量,甚至略低。
5)机制砂混凝土的徐变性能
徐变是制作预应力混凝土构件需要特别控制的技术指标,它反映了混凝土在荷载作用下的变形能力,对构件的预应力损失有着重要的影响。王雨利等认为机制砂中的石粉对混凝土的徐变影响比较显著,受石粉正反两方面的共同作用:一方面机制砂中的石粉增加了混凝土总体砂装量会加强混凝土徐变;另一方面,石粉的存在完善了微细集料的级配,使混凝土结构更加致密,提高了混凝土强度,降低了其变形性能,对变形有一定的限制作用。王稷良等通过试验对比含7%石粉的机制砂和河砂混凝土认为,徐变系数与徐变度基本上随持荷龄期增长成对数关系增长,即早期徐变增长很快,然后逐渐趋于平缓,28d后徐变增长缓慢。刘娟红等研究在相同配比不同龄期下混合砂混凝土和天然中砂混凝土在加载后的徐变发现,二者的徐变随龄期的变化具有相似的规律。